肥而不膩的烏珠穆沁羊肉,口感香軟的敖漢小米,醇厚鮮甜的優質乳制品,被譽為“軟黃金”的山羊絨……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大區,其農畜產品不僅廣受國內消費者喜愛,也暢銷海外。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出口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20.1%;進口額1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8%。
近年來,內蒙古扎實推進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以下簡稱“國貿基地”)建設。2022年,5家內蒙古農業企業入選國貿基地。2023年內蒙古再添3家國貿基地。這些國貿基地在農產品質量標準、品牌出海、科技創新等方面給其他企業樹立了標桿,也帶動了當地農民增產增收。
高品質是國貿基地農產品暢銷海外的基礎。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阜豐公司”)主要出口谷氨酸鈉、蘇氨酸、葡萄糖等產品,2022年出口額3.9億美元,2023年1-10月份出口額2.3億美元。近年來,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積極融入國際市場,該公司在生產、加工、包裝、倉儲等各個環節實施國際標準化。“今后我們將建立國際化生產基地,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阜豐公司發展部經理王小平說。
談及產品推廣出海經驗,內蒙古裕豐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豐番茄”)經理陳元表示,裕豐番茄堅持線上線下聯動,每年都會派團隊去往客戶所在國家進行拜訪;同時,積極參加國內外大型食品、農產品展會進行產品推介和品牌營銷。據悉,裕豐番茄生產的番茄醬、辣椒醬等產品主要出口至中東、東南亞、歐洲和拉美等地區,廣受客戶好評,2022年出口創匯1955萬美元,2023年預計出口創匯2669萬美元。
科技創新是提升資源利用率、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升各方效益的有效方式,內蒙古國貿基地企業對此十分重視。
“目前,公司正在探討對番茄汁生產線、去皮整番茄生產等的投資,同時,我們也注重產品研發,希望開發更多如番茄碎、番茄紅素、番茄酵素等衍生產品,將初級農產品轉化為附加值更高的加工品。”陳元告訴記者。
“我們公司重視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我們的谷氨酸、蘇氨酸等產品的多項研究技術較為先進,多項成果轉化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王小平說,“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且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綠色農業、可持續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在重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阜豐公司也重視環境效益。
據王小平介紹,阜豐公司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低碳企業,最終實現了企業生產的四次生態循環,形成了“農業-生物制造-氨基酸、微生物多糖-肥料-農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立起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
“作為做出口的企業,我們非常感謝國家的強大和開放,有了國家的支持,我們的業務拓展才會更加順暢。”陳元表示。
“國貿基地的認定提升了我們這些農業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加速了我們‘走出去’的進程。”王小平告訴記者,內蒙古相關政府部門對國貿基地提供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并積極組織國貿基地參加國際農食產品展會和推介活動。
與此同時,國貿基地也在不斷“反哺”當地農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正如內蒙古農牧廳相關負責人所說,“國貿基地企業發揮了行業‘領頭羊’的作用和影響力。企業通過在貧困村鎮建設生產基地、與當地農牧民開展養殖合作等方式,帶動地方就業萬余人”。
王小平表示,阜豐公司通過鐵路、公路、海路三種方式進行貨物的集散、原料的購進和產品的外運,帶動了當地物流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我們也帶動了扎蘭屯市及周邊地區近600萬畝的玉米實現就地加工,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也大幅度提高了當地的玉米價格,提升了當地農民的收入。”王小平說。
裕豐番茄在原料基地建設上大力推廣訂單農業,走“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長期共贏的經營發展模式。據陳元介紹,近年來裕豐番茄每年與近3000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有效保障農戶的種植收益。“今后公司將繼續根植于河套地區,通過產業升級和產品推廣,整合上游種植難的問題,穩定種植,并陸續推廣機械一體化種植。”陳元告訴記者。
客服熱線:











